众人听了纷纷称是,还请刘健领衔。这是惯例,若大臣联名上奏,需由位尊者主持。刘健顾及李东,一时略有迟疑。 监察御史张士隆道:“希贤公不是胆怯之人,可是还有旁的顾忌?” 刘健微微颌首:“若撂下元辅与于乔公,到底不美,不若再去劝说一二。若得他们联名,岂非更佳?” 翰林修撰康海闻言微笑摇头:“希贤公,恕某无礼,某以为,与其去寻这二位老先生,还不如先同五军都督府通好气,毕竟宦官监军,翰林入卫所,也有他们的事啊。” 刘健面皮一紧,这是要拉帮手的意思。这可超乎他的预料了。文官联名上奏尚属常事,可文武一起开口,难免有威之嫌。想到朱厚照的脾气,难保不会狗急跳墙。可若现在说不干,又显得他为人胆怯。刘健灵机一动,他道:“既如此,诸位不若先起草一份奏疏。届时面见五军都督,也好传达我们的意思。” 众人纷纷称是。这一下就出子了,难怪人家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言语争执就要耗费不少功夫。一些科道官员表示,他们既希望自己把握升迁权,又要享受更加优厚的待遇,还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奏事权。另一些御史和给事中觉得这太想当然了,就算皇上肯同意,其他同僚也不是傻子,倒不如小退一步,就让吏部和礼部对他们的风闻奏事进行勘核,但行政参与权是一步不肯让。还有一部分觉得为何要对祖制变来变去,一个十五岁的皇帝,十八岁的臣子,能想出什么好策来,维持原样最好。 光是言官中就分成了三波,在刘健家的大厅里吵得是不可开。翰林院官员反被挤到一边,他们只能抓住刘健,苦口婆心地说,翰林院为国储相,天上半仙的地位不容玷污,不可如此轻易“被贬下凡”。至于吏科主事等人,则极力把翰林院的人挤开,他们大声嚷嚷,要召回九边镇守太监,认为他们留在边纯属是。 几番推攘,把一个文质彬彬的阁老,闹得是发髻凌,一个头两个大,幸好他年事已高,还能够装病,这才逃出来。这时饶是刘健,也觉惹上麻烦了。他在家中思前想后,不好意思去找李东,便去找了谢迁。待到吐吐说完前因后果后,谢迁就叹道:“希贤,你糊涂啊。科道改革之事,张岐上奏之后,圣上即刻就于华盖殿召见我等,询问意见。你那时明明表态,说你赞同前两策,如今忽而反口,岂不是首鼠两端?” 刘健也很委屈:“于乔误会了,不谷还以为他们希望商议翰林院下放和九边镇守之事,谁知一开口,就变成了这样。” 谢迁道:“到底是私心作祟。依我看,言官的确是太缺管束,倒不如依从前策。这群人一盘散沙,想也闹不出大事。倒是翰林与中官之事,确是事关国本。” 刘健连连称是。他道:“康海建议某与五军都督府通气,某以为,这是否太过了。” 谢迁却灵机一动:“若我们一道上奏,的确是太过,可若只是他们自己去,那不就恰当好处了吗?兴许还要加上太监。” 这倒说得是,让太监和武官们也同皇上唱唱反调,省得他成真以为那些竖宦和武夫确与他一条心了。刘健抚髯而笑:“不愧是于乔公,果然高明。” 谢迁也点头微笑,不过他心里想得却是,军队里一团糟粕,庶吉士们又是年轻气盛,若真下去把什么脏得臭得都翻出来,着急上火的又岂止是武将,还有不少勋贵只怕也要夜不能寐。因此,不劳他们开口,那群人自己只怕就会坚决反对,这一来恰好显得他们气弱,皇上也会越发警惕。那时,就是他的儿子谢丕和弟弟谢迪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第117章 生事事生何了 一桩惊天之案又震动了京城。 不过, 谢阁老这次可料错了,武将和勋贵比他想象得要稳得住得多。毕竟正德皇帝的父皇、爷爷在位时,虽时不时也闹出了动静, 可最后还不是没伤筋动骨不是。更何况, 当今天子冲龄践祚。 昔他不愿读书、舞,找了武师傅又半途而废, 私闯门闹得城风雨的种种光荣事迹方过去不久,对于与他接触较少的武将和勋贵来说,这活就是个顽童,八成只是一时心血来,闹不出什么大风浪。是以, 他们照常度,就没怎么注意。不过, 这种想法在针对言官群体的政策出台后,发生了改变。 这一番连消带打,不管某些科道官和主事怎么骂骂咧咧,以头抢地,监察权的确离了行政权的掌控,直属于皇帝本人。众人一方面叹首辅李东高风亮节的同时,也对朱厚照刮目相看。言官改革政策的雏形出自李越的会试答卷。可这样的东西显然不是一个黄口小儿能写出来的, 八成是皇上早有想法,故而命臣下苦思, 借殿试这样一个举国关注的场合,把它展现出来,付诸实施。若是这般想来, 皇上让翰林院下放, 莫不是也有心对军队动手? 这时, 武将勋贵集团虽然心有所动,但也不是很害怕。勋贵是仗着自家的爵位,武官是仗着法不责众。最心惊胆战的竟然是太监,以司礼监和刘瑾为首的诸位大铛,立刻停止了往吃空饷和私役军士的行为。这纯属是被朱厚照先前的杀伐果断吓破了胆,不敢再妄为。可这落在有心人眼中,就是皇帝要整顿军队的铁证! 就在他们暗自惶恐时,一桩惊天之案又震动了京城。京城里的一个卜卦者曹祖竟然跑到大理寺实名举报说,他的儿子曹鼎是建昌伯张延龄的家奴,他们主仆密谋造反!常言说十恶不赦,意指十种大罪,即便遇到大赦天下的机会,也不能得到宽宥。而这十恶中第一条就是谋反。如查明属实,这当是诛灭九族的罪过。 当即,朱厚照就下令把张延龄下狱。这可算是破天荒的事,寿宁侯、建昌伯仗着皇帝姐夫横行霸道了半辈子,每每被弹劾都能安然无恙,可就在亲外甥登基还不到一年的时间,就真真切切去蹲了牢房。一时草野中的百姓,庙堂中的大臣们,个个额手称庆。而亲自促成这件事的李梦,更是天天喜笑颜开,连饭都比平多吃了两碗。 金夫人在伤心绝之下,也顾不得朱厚照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影了,急急冲进,对着张太后就是嚎啕大哭,立大女儿去找外孙救儿子出来。而张太后心知肚明这是朱厚照的报复。对于一个扶弟魔来说,因自己而害了弟弟,比杀了她还难受。 两个女人来到乾清中哭哭啼啼,以死相,把个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本事发挥得是淋漓尽致。朱厚照心下不屑之余,面上却是一派和煦。他温言劝道:“母后和外祖母何至如此。朕心中明白,这纯属是诬告,舅舅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哪里会去铤而走险。朕当然会还他一个清白,只是程还是要走的,否则就这般放人,到底是坏了国家的法度。” 张太后泪眼婆娑道:“法度?哀家才不管什么法度。照儿,那可是你的亲娘舅啊,你就真一点情面都不讲?” 朱厚照立时变了颜:“朕若真不讲情面,早就将张家所有人全部羁押了。如今命三法司会审,就已是朕最大的仁慈了。张岐堂叔为都察院堂官,在其中担任主审,这下,你们该放心了吧?” 张岐为主审?!金夫人与张太后面面相觑。金夫人忙擦干眼泪道:“臣妇就知道,万岁是个重情义之人。您舅舅的生死可都靠您了啊。” 朱厚照微微颌首:“您放心,只要都察院那边一切妥当,朕这边,也是一切好说。” 金夫人彻底放下心来,勉强与女儿外孙寒暄几句之后,就急急出,直奔张岐家中。孰不知,张岐现下心中也如油煎一般。他再三询问儿子张奕:“你再仔细想想,李越真就只告诉你这么多了吗?” 张奕的胖脸都皱成一团,他已然复述过多次,此刻早已是口干舌燥,可又不敢有怨言,只得再复述一次道:“千真万确啊,爹。孩儿听您的话去见阿越。阿越只说,不必担忧,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我也是听得一头雾水,可不管我怎么问,他都不肯再说了,还说您一听就明白,就让我回来了。” 张奕之母王氏恨恨道:“这小畜生,一定是在记恨我们当年散布他和万岁的风韵事之事,所以现下才见死不救,拿这些歪诗来搪。” 张奕无奈道:“娘!我都说了,阿越不是那种人,皇上太可怕了,阿越又不傻,怎么会找他……” 王夫人揪住他的耳朵骂道:“我怎么就生了你这个傻儿子,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呢。” 张奕疼得嗷嗷直叫,张岐烦不胜烦,斥道:“行了!无知妇人,奕儿心思清正,虽少了些机心,可也憨人有憨福。不似你,心术不正,跟着那一房胡作非为,险些惹来大子。怎么,你是女戒还没抄够,还想再被下一次面子?” 王夫人想到当年王太皇太后赏下来的书就觉头皮发麻,她蹙眉道:“他们仗着太后娘娘,妾身又是个晚辈,实在不敢不从啊。” 这倒是实话,张岐想到这些年吃过的苦头,也觉万分不耐。他自觉靠自己的才华,未必不能走到今天这个位置,外戚这个身份只带给他们家一星半点的好处,却伴随着无穷无尽的掣肘与麻烦。他本以为要这样熬下去直到断气那天,可没想到,皇上居然给了他一条新出路。 祸福相倚之说是在暗示他们家,处置张延龄对他们来说未必是坏事,至于后一句就更加明显,张延龄是沉舟,他们家就是新帆,张延龄是病树,他们家就是新木啊。张岐越想越觉得就是这个意思,万岁在做太子时就对外家不,现下出了这桩丑事,更觉其丢尽了皇家的颜面。可碍于太后的情面,他不能对外家赶尽杀绝,索想来一个新旧更替,让他们这一房顶替张鹤龄和张延龄两兄弟的地位。说不定还有爵位! 爵位在本朝可是硬通货,世代相袭又不降等。有了一个爵位,那是子子孙孙都有保障。特别他的长子张奕,又是如此的“天真烂漫”,以后即便高中进了官场,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倒不如做个富贵闲人,反而自在。 张岐的心一时狂跳不已。可他到底不是利熏心之人,他转念又想到了坏处。他若是严办此案,一来彻底得罪了太后和其他族人,二来即便有大义灭亲之赞,只怕也有冷血无情之谤。 皇上啊皇上,这真是让人进退两难呐。他正踌躇间,就听下人来报,金夫人上门了! 张岐暗叹一声,消息可真是灵通。他只得了出去。金夫人对这个侄儿,可没有对朱厚照那么客气。她一上来,就历数她对张岐的深恩厚德:“说句实在话,若不是老身生了个好女儿,你现在还不知在哪块地方做牛做马呢,又岂会有今天的好子。还有奕儿,若不是沾我们的光,只怕连紫城的门槛都摸不着。乖侄儿,做人要知恩图报,你明不明白?” 这话说得,一上来就把人家自己的努力一笔勾销。张岐的拳头松了又紧,紧了又松,强笑道:“堂祖母说得是,太后娘娘和您的恩德,侄儿未有一敢忘记。” 金夫人意地点点头:“那现下就是你知恩图报的时候了。尽快把你的两个兄弟放出来。娘娘是不会亏待你们一家的。” 张岐面为难之:“侄儿定会尽力转圜,只是,这是三法司会审,侄儿只是主审之一,也无法全然做主。” 金夫人大字不识一个,哪里听得懂这些,她以为张岐是故意推:“你这是什么话,皇上让你来审这案子,不是摆明让你把他的亲舅舅出来吗?你这么吐吐,是不是有什么坏心呐!” 泥人尚有三分土,更何况是被朱厚照起了野心的张岐。他冷下脸来:“侄儿只有公心、正心,若要坏心,您得去问自己的儿子要。” 金夫人被堵得直翻白眼,张岐口不择言,也有些后悔,正待描补一二时,金夫人就开始破口大骂。双方这下真是撕破了脸。金夫人扬长而去之后,王夫人担忧地看向丈夫:“老爷,您、您怎么这么冲动啊,这下惹恼了堂伯母,可该如何是好。” 张岐梗着脖子道:“惹恼就惹恼了,死到临头还这么嚣张!” 不过话虽这么说,可真到了升堂时,他还是有三分怯意。真正促使他下定决心的,是成国公府的一场赏菊宴。这场宴会邀请了京城所有四品及以上堂官家的女眷,独独漏下了他家。这意味着,他们家因为张延龄,开始被上社会所排斥。他的儿子还没有娶亲,女儿还没有嫁人,绝对不能再这么下去了! 第118章 害人人害几时休 万一军中将官心生不,趁机哗变,岂非是大祸临头。 张岐就此下定决心, 他这个都察院左都御史既然动了真格,右都御史戴珊与刑部尚书闵珪皆是一时之名臣,岂会拉后腿。如似虎的差役即刻冲进张家, 将所有可能有关系的人员一一拉到大堂审问。 拔出萝卜还会带泥, 更何况是一个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外戚之家。老爷们就算嚣张跋扈、为非作歹, 也不是独来独往,总有一两个一起的,第一个牵扯出来的是已故孝肃周皇后的弟弟长宁伯周彧。张周两家为抢占庄田,两家的家奴居然在大街上持械斗殴,众目睽睽之下, 本无从抵赖。同时,张家人还伙同定国公徐光祚之子、玉田伯蒋轮、昌化伯邵蕙的家人一起作威作福。他们招纳无赖、敲诈勒索, 甚至还调戏民女、强民男,恶行恶迹本数不清。 张氏族人素来养尊处优,又因出身不高,没什么胆气,拉到公堂之上,连刑都不必怎么用,就把这一桩桩, 一件件的污糟事全部吐了出来。这时,张岐发热的脑子才冷静下来, 他终于到害怕了。本以为只是他们家的事,谁知道会扯出这么多人来,若是真依前策, 那他不是与所有勋贵为敌?可按他的同事戴珊和刑部、大理寺的意见, 他们还要把张家招出来的所有人都传到大堂来对质, 如果罪名属实,就要秉公查办。 这还得了,这几家的男丁就打算去堵乾清,女眷早就一身大妆准备往仁寿行走。朱厚照对此早有准备,直接吩咐门守卫,不要随便放这些阿猫阿狗进来扰了中清静。这下,勋贵之家个个胆寒不已,钱币珍宝如水一般送进朱厚照身边第一大太监刘瑾的府中,希望能托他从中转圜。而这钱在刘公公手里还没放热,就进了朱厚照的私库。如此,内外都是一片腾。 文官本也对此是乐见其成,他们早已对这些不遵法度的巨室之家弹劾多次,如今皇上终于有了要处置的意思,于国于民都是大有裨益。内阁首辅李东甚至愉快地在家小酌。清香扑鼻的桂花酒缓缓入喉,再配上一碟软炸桂花糕,人间至乐,莫过于此。可就在他乐呵呵之际,却见朱夫人面沉沉地归来。 朱夫人更衣完毕,坐在丈夫身旁言又止。李东何许人,立时就猜了出来:“夫人可是回了国公府中?” 朱夫人点点头,李东微微皱眉:“难不成,岳家也有举止失当之人同建昌伯有牵连?” 朱夫人连连摆手:“怎么会。若真有牵扯,母亲又岂会从你我之请举办赏花宴。” 这倒是,李东又疑惑道:“那夫人,这忧心忡忡,所为何故?” 朱夫人抿了抿丰润的嘴,道:“老爷,因先帝恩典,张氏族人有不少也身有军职。如此大张旗鼓刨问底,已然涉及到了军队的私。”而朱夫人的兄长,现任的成国公朱辅就在京中,掌管左中二都督府,并且提督三大营练。 火已经烧得太旺了,烧了外戚还在大家预料之中,可烧到军队,就不得不让人大跌眼镜了。李东瞳孔一缩,他慢慢起身,在庭院中来回踱步。 朱夫人既开了口,再说下去也容易多了:“兄长的品行,您也是知道的。他虽然不似您这般,刚直不阿,可也有忠君报国之心,在任上称得上是兢兢业业。只是,军队中积弊已久,又牵扯众多,他有时不得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万岁真的有心要大动干戈,他担心自己会以失职之罪被论处,所以这才托妾身来向您请教,朝堂上到底是怎么个打算?” 怎么个打算?他是内阁首辅,可也不会掐算,他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变成这样的!李东心一沉,先宽夫人几句,随后就急急出门去内阁,召来了戴珊和闵珪。 这两人都已到了从心所之年,发须皆已斑白,颤颤巍巍地结伴而来。都是几十年的老同事了,李东邀请他们坐下,就直奔主题。 他温言细语道:“今邀二位过来,是为建昌伯之事。如今的事态,是否过于重大了?” 戴珊呵呵一笑:“元辅说笑了,事态一向如此,只是往,大家都装聋作哑,直到今,方装不下去罢了。” 李东一愣,他斟酌语言道:“二位为国刮骨疗毒之心,我佩万分。只是,治大国者若烹小鲜,必须慎之又慎。特别是圣上刚刚登基,年岁尚小,若闹得太大,恐难以收场,更有可能危及二位自身。以我之愚见,惩治勋贵,已然足够,旁的还需徐徐图之。” 这是在劝他们,不要把摊子摊得太大,同时对付军队和勋贵,很有可能吃不消,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说不定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反噬自己。这话说得在理,可闵珪与戴珊却没听进去。 闵珪捋了捋花白的胡子叹道:“元辅,万岁是秋正盛,可我们却已是薄西山。我们俩素来孱弱,远不如您硬朗,不知何时就会撒手归西。既如此,生死又有何惧呢?” 戴珊跟着道:“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先帝固然英明,可到底心太软。勋贵子弟多有逾矩,他却不加惩处,以致他们越发放肆,已为毒瘤。当今虽年幼,却杀伐果断,又因太后之过,起雷霆之怒。如不趁此机会,一网打尽,更待何时。如若大事能成,即便立取了我二人命去,也无怨无悔。” 李东一愣,他继续劝道:“您二位固然不畏死,可我们到底势单力薄……” 闵珪笑道:“元辅放心,时雍也愿助我们一臂之力。”时雍是刘大夏的字。 李东皱眉道:“时雍久理兵事,难道也不知水之深浅吗?” 戴珊道:“我等正因深受先帝的恩典,故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戴珊浑浊的眼中涌现泪花,他叹道:“先帝临去那年,还与乾清召见我与时雍,垂询政务。我等告退之时,先帝竟然私下赠我们白银,还叮嘱我们,勿要,唯恐旁人心生嫉恨……” 闵珪也跟着叹息,两人一时泪水涟涟。闵珪了鼻子道:“先帝对我们恩重如山,我们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新旧替,本是大变之机,万岁既有心思,我们就该引他走上正道。唯有如此,方是为臣的本分呐。”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李东真不知该如何相劝了。明朝为削弱相权,即便是内阁首辅,也不能直接下达行政命令。到头来,他只能让他们回去,思来想去,又去见朱厚照。 朱厚照此时刚刚应付完哭哭啼啼的张太后,正烦不胜烦之际,李东就到了。他一来,居然还是提那桩破事。朱厚照还以为他是来劝自己秉公执法的,当即道:“李先生放心,朕绝不会因私情而废公法。涉案之人,无论是谁,只要有真凭实据,朕必会处置。” 这恰戳中了李东所担忧之处,他忙道:“万岁且慢,臣斗胆请教万岁,近突然惩处建昌伯,意何为?” 朱厚照一惊,万不想他会这么问,他眼珠子一转,敷衍道:“自然是觉得他们做得太过,丢尽朕的颜面,所以要好好惩罚。” 李东道:“老臣先时也以为是如此,故而顺您之意,了张岐。本以为最后您只会小惩大戒,谁知,最后的结果竟然大大出乎老臣的意料。如没有您的授意,张岐万不敢如此。老臣斗胆请教万岁,您是只想对勋贵敲打一二,还是打算连拔起,是只剑指勋贵,还是想肃清京营?” 朱厚照听得越发心惊跳,他想搪过去:“李先生这是什么话,朕怎么听不明白?朕只是想出出气而已。” 这戏就太假了不是,你可是在十岁时就有兵不血刃打掉一个尚书和一个侍郎的“丰功伟绩”啊。李东深一口气,又询问再三,朱厚照始终不肯明言,终于把李先生惹急了。 他掀袍跪在地上,先缅怀了一番先帝:“先帝为皇太子时,老臣便在东侍讲学士,侍奉先帝读书。先帝幼时便仁心仁闻,素来待臣亲厚,及继位后,更是不以臣卑鄙,委已重任。臣心中万分,愿效犬马之劳。有道是长剑许烈士,寸心报知己。死者岂必知,我心元不死。平生让国心,耿耿方在此。【1】” 这番话慷慨昂,掷地有声。说到动情处,李东也滚下泪来:“可惜天妒英才,先帝英年早逝,老臣苟活于世的唯一之愿,就是遵照先帝的嘱托,好生辅佐圣上。臣虽然鲁钝,可忠君之心,天地可鉴,扪心自问,未曾有一事对不住万岁。万岁何以对臣如此戒备,连一句实言都不肯相告?” 朱厚照眼看他白发苍苍的模样,也觉心酸,仔细回想,李先生的确待他不错。可惜,他的位置太高了,他不能事事同他掏心掏肺,不过一星半点,还是可以的。 想罢,他亲自扶起李东道:“先生言重了。勋贵外戚依仗权势妄为也非一两之事。朕也是小惩大戒,以免他们无法无天。” 李东长叹一声:“可如今,局势只怕已不在您的掌握之中了。” 他先将牵扯出长宁伯等人的事说了出来,道:“若只是如此,倒也无碍。可三法司颇有刨问底之意,想对京营之弊出手。这可不是小事了。一来万岁初登大宝,仅有名分之尊,却无功绩傍身,一旦众人群起上奏,您当如何是好。二来秋季边军和京军的轮换之已近,万一军中将官心生不,趁机哗变,岂非是多生事端。三来兵事千丝万缕,又岂是一朝一夕能理清的,与其匆匆而为,不如思虑周全后,再慢慢施行。” 听到涉及军队时,朱厚照就是眉头一紧,待听到将官哗变时,他就更是担忧了。他在殿中踱步几圈道:“多谢先生教朕,险些惹出大事来。朕现下就叫三法司过来问话。” 李东欣地点点头,两人正说话间,忽有太监来报,居然又有人到大理寺去告状去了! 即便在现代社会,民告官都是罕见,更何况是在此世。寻常百姓连九品芝麻官都不敢开罪,怎敢去找皇亲国戚的麻烦。李东下意识地看向朱厚照,朱厚照忙不迭地撇清关系:“不是朕!” 这还真不是他,实际上,月池:“是我……”NANchaNG79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