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谢景行溜溜哒哒地往前走,他腿长步子又大,屿哥儿小步前行两步,他只需一步就能赶上,“那你是如何辩回去的?” 屿哥儿回头看向谢景行,谢景行正含笑看着他,眉目在夕的映衬下熠熠生辉。 被谢景行隐含宠溺的眼神看着,屿哥儿只觉像是要溺在那含笑的眼眸中,他怎么可能愿意让谢哥哥用这种眼神看着他人? 时梦琪不行,谁都不行。 旁边走过两位挽着竹篮的大婶,两人脸笑意,一边走一边大声谈,“哎哟,你家儿子可真出息,一就能挣得四十文...” 屿哥儿被声音惊得回过神,不知怎的,脸颊微微发烫,有些不好意思地移开眼,用那张致的侧脸对着谢景行,道:“我便回她何谓文人?” 接着他沉下脸,模仿同窗的言论,“她言之'若要称得上文人,其人该有君子风骨才堪堪可配'。” 他半侧过头,对着谢景行悠然一笑道:“我答她,论语有云'和而不同,周而不比,方为君子',天外居士将华夏诗默出供大炎朝全天下人赏析,此乃怀广阔。亲善百姓,而不勾连小人,将法理融于新闻教化百姓,以百姓之忧为忧,不言而先从,乃是真君子。” 谢景行停下脚步,怔怔地看向屿哥儿,面前的人眉目如画,却眼神凌厉,仿似他身前真站着那贬低天外居士的同窗,而他正为了维护天外居士的声名而与之战斗。 屿哥儿继续道:“何为风骨?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穷达皆是身外事,惟有道义是本,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方为风骨(注)。天外居士不以华夏诗为己用是为义,利用竹扇兼济受税收翻倍而穷苦之百姓是为道,道义存于一身,风骨可比肩先贤。君子与风骨皆存其身,如此不是文人,谁人还敢称之为文人?” 他义正言辞地将自己的话在谢景行面前又重复了一遍,才微微地垂下眼,悄悄看了身旁一动不动的谢景行。 字字句句,声声入耳,少年清脆如山间清泉的声音响在耳畔。 他本不在意的名声却有人比他更在意,心脏跳动的声音回在耳边,谢景行看着面前这张被夕的光照着显得格外夺目的致脸庞,他们的距离很近,近到他能看到屿哥儿脸上细细的绒,光跳跃在绒上,也像是跳在他的心尖。 抬手捂住剧烈跳动的心脏,屿哥儿的声音仿佛飘在云端,“谢哥哥,我说的好不好?” “好。”声音仿若呢喃。 屿哥儿便笑开了颜,伸手过来扯住谢景行的手臂往前跑去,“我也觉得好。我刚刚好像看到前面有卖糖葫芦的,我们快追过去,给双胞胎买回去,他们非得乐开花不可。” 不用双胞胎乐开花,谢景行觉得此时的他仿若被山的花淹没其间,鼻间飘动着若有似无的荆棘玫瑰香味,那味道香得他失了神,被屿哥儿拉着向前,无法挣。 两人果然在前面追上了卖糖葫芦的小贩,府学散学的时间正是大街上热闹的时候,买完糖葫芦后,屿哥儿看到边上还有一小摊上卖糖炒栗子。 屿哥儿兴致地又捧了一兜栗子在手里,他也不嫌烫,拿起一颗剥开,将壳又扔回油纸袋,用两指尖拿着送到了谢景行边。 被边温热的触碰触,谢景行恍若飘在半空的神志才飘忽忽落了地,他眼中闪过困惑茫,他刚刚是大脑神经短路了,什么花香?明明只有栗子的焦香味。 张口将栗子叼进嘴里,“少吃点,待会儿晚食不吃了?” 屿哥儿点头应好,手上动作却没停,剥开了一个又一个往嘴里扔,时不时还喂两个给谢景行。 到谢家时,那油纸袋里的糖炒栗子只剩了袋底的几个,还得用手扒开栗子壳才能找着。 双胞胎疯跑似地上来,从谢景行手里拿过糖葫芦,还被屿哥儿喂了糖炒栗子,确实如屿哥儿所说,两个孩子乐开了花。 已经到了吃晚食得时间,双胞胎吃了这些,待会儿晚食就吃不下去了,谢景行正想教训两句,却被书房里传来的声音叫住。 他转头一看,祝世维正从书房里走出来,他仍穿着常穿的领直身,未带冠,俨然一副闲居的普通百姓面貌。 谢景行快步过去,对着祝世维拱手行了一礼,抬头对上祝世维的笑容,“老师。” 算算时,他与祝世维已经近一月未见。 屿哥儿也牵着双胞胎走近,惊喜地道:“祝爷爷,你也来府城了。” 祝世维背着手道:“怎么?你们都能来,我不能来?” 屿哥儿皱皱鼻子,“祝爷爷又说笑,你来我们只会高兴呢。” 双胞胎在下面望着在,边嚼着嘴里的糖葫芦,边含糊不清地跟着说:“高兴。” 祝世维了双胞胎的头,笑道:“知道你们高兴了。” 周宁早已做好饭菜,谢景行两人一进门,他就和谢定安开始往外端。 饭厅里传来了饭菜的香味,屿哥儿牵着双胞胎走过去,低头一看,一盘秘制豆腐,旁边还有脂麻辣菜,中间还摆着五味焙,花蓝桂鱼,汤煮千丝,一大桌子菜香味俱全。 “哇,周叔么,我今来得正好,有口福了。”屿哥儿不一定每都会来谢家吃饭,他随着自己兴致,有时来,有时不来,反正他饭量也不大,多他一个也不多。 通州府处在大炎朝的西南方,虽然带个“南”字,却既不属于南方,也不属于北方,饭菜兼具两方特。 不过周宁也不是原来就会桌上这些菜,是来了通州府后,渐渐同闲巷的邻居相,邻居时常会做这些通州府特有的菜,一来二去,有时谈起来,知道他不会,热心的婶子就教了他。 周宁便渐渐学会了好些通州府独有的菜,桌上的花蓝桂鱼,汤煮千丝,都是同对面张婶子学的。 周宁对厨房的事情很是拿手,只是听张婶子说过两次,他便在家估摸着,没想到做了两次就成功了,味道还真好,尤其受到双胞胎喜。 谢景行也喜的,每每吃到都会叹自己运气好,穿到了一个饮食发达的世界。 因为周宁琢磨着做菜,一天天的新菜层出不穷,有时做得多了,他也不浪费,会送去给邻居吃,慢慢的邻里关系更是好得像是一家人。 屿哥儿时不时往谢家来,也不担心菜不够吃。 今祝世维过来,周宁做出了近些时他练手后最拿手的几道菜,谢定安又去外面买了石榴酒回来。 谢定安仍是不擅喝酒,平家里也就没有备着酒水,只能现去买,祝世维喝酒,他作为主人定是要相陪的。 祝世维今过来还有事,没有多喝,一壶酒他和谢定安一起,也只喝了小半,不过仍是宾主尽。 饭后周宁和谢定安去收拾厨房,屿哥儿被双胞胎拉着到了外院玩。 谢景行将祝世维带进书房,夏虽天长,可散学后回来又用了一顿饭,天已经隐隐暗了下来。 到书房后,谢景行先点燃了烛火,才让祝世维坐在书桌后,他则立在一旁,才用完饭,他不喜立即就坐下。 祝世维控制了饮酒的量,只是微醺,神志清醒。 谢景行注意到内院过来了一道人影,是周宁泡了一壶茶过来,白釉青花的竹节柄壶被放在托盘里,旁边倒扣着两只同茶壶一套的茶盏。 谢景行将托盘从周宁手里接过,放在了离书桌不远的圆桌上,谢家书房并不大,只有不到八平米,不过书房本就不能太宽敞,会伤眼。 书房靠近外院的墙上有一面大窗,窗户本是靠木向外支撑的支摘窗,上半部分可以支起来,下半部分可以随时摘下去,谢景行觉得不便,前次找工匠打井盖时,顺便让改成了双面往外推的窗户样式。 两侧窗户都是由冰裂纹样式棂花组成,是改窗户的工匠听周宁说家里有一学子在府学就读,提了建议,周宁同意后改的,冰裂纹代表着寒窗苦读,也预祝金榜题名,是个对读书人家顶顶好的寓意。 上面未糊窗纸,双面通透,只在外间落了一层纱罩,既不挡光也可防蚊虫。 书桌就是窗户下,有烛火照着,纱罩往两旁散开,外间月光也透过窗户洒落进来,很是明亮。 翻过茶盏,为祝世维倒了一盏茶,又给自己倒了一杯,是莲心薄荷饮,入夜后喝,也不用担心受影响睡不着,周宁一向考虑周到。 “老师,过来喝茶解解渴。”圆桌旁有两张官帽椅,祝世维顺手拿过书桌上的期刊,期刊是谢景行从府学里带回来的,坐在了椅子上,“你已看过期刊了,还合意吗?” 谢景行道:“当然合意。”再好不过了,能在古代做出如此质量的期刊,已经远超他期待。 祝世维端过清透微黄的茶水喝了一口,道:“意就好,黄娘子担心做得不够好,来来回回折腾了三次,才最终定下了期刊的样式。” 他用饭时喝了酒,饮酒后自然口渴,他干脆一口气将茶水全部饮尽了。 谢景行又给他斟了一杯,“老师和黄娘子办事,自然是尽善尽美。” 将茶端在手里,手指微动,茶盏在手里转了转,祝世维长叹一口气,“若是尽善尽美,又如何能让京城一篇文章传如此之广?还影响了天外居士的名声。” 谢景行没有意外祝□□提及此事,失笑道:“老师,总不能只让你们出招,却不让人家回手吧,天下可没这般道理。” 祝世维抬头,谢景行眉目含笑,神从容,确无一失一毫的怨怼,“倒是我魔障了,还不如你一个十几岁孩子想得开。” 谢景行双手抱臂,嘴角微扬,促狭道:“文章里批评的是天外居士,我只是通州府府学里一个小小童生,那名天下的天外居士又与我有何等关系?” 又安道:“老师也别放在心上了。” 谢景行见祝世维眼里还带着丝愁闷,想了想,便干脆转移话题,“他们能写出这样一篇文章出来,都顾不上遮掩,应该是老师们做了什么事情,迫地他们不得不如此吧?” 那冯文州虽只是一翰林修撰,却是由何次辅点为新科状元的,若他们之间没有些关系,为何不提拔其他人为状元,更何况,何次辅乃是主考官,也便是当次闱所有考生们的座师。 翰林修撰虽不过是从六品,后面却站着正一品的内阁次辅,明眼人都能看出这冯翰林修撰是由何次辅派出来的马前卒。 若非如此,仅是一篇文章,不会在期刊仅发布几后就传遍了全天下,闹得天下读书人为之议论纷纷。 祝世维犹豫了一下,过往他们办事虽借助了天外居士的名头和华夏诗,可是朝堂里那些私是没有与谢景行诉说的。 谢景行也从未提及过,那便是他并不想深陷其中,可此次是谢景行却主动提到,祝世维便不隐瞒,徐徐道:“你也知通州府前知府与卫庆省贪污之事,这两件事全是由长公主派人检举并抓获的,相关证据也是侯爷和世子全力相保,才能呈于朝堂之上。” “就如此证据确凿的情况下,通州府前知府、卫庆省前总督和布政使尽管已经被押解上京,距今已有两月有余,几前却仍只被关在刑部监牢里,尚未伏法。” 谢景行愕然道:“为何?” 祝世维冷笑道:“地方重臣在地方犯案,地方官员并没有权处理,只能会押解进京,受三司会审。” 谢景行明了,大炎朝司法很是特殊,对各级政府有着不同的权限限制,如百姓犯罪,受鞭挞或杖,知县可判;受劳役徒刑或是放需得上至府城官员判决;受死刑,必送往京城经三法司定夺。 若是官员犯罪,无论大小罪责,必须送往京城,有三司审理判决。 三司乃是大理寺、刑部和都察院,谢景行没有打断祝世维的话,只凝神细听。 “若是三司会审结果一致,可直接将结果由皇帝过目,执行判决,若是三方意见不一致,便只能再行商议,若商议后还无法取得一致结果,便只能将三方意见由皇帝裁夺。” “虽然是三司会审,可初审时以刑部和都察院为主,复审时才会与大理寺为主,而负责此案的刑部尚书恰恰又是何大学士门生。” “而初审结果,你猜是何?”祝世维嘴角挂着一抹讽笑,显然极为不。 谢景行摇头,“还请老师明言。” 祝世维缓缓道:“不论主犯还是从犯,一律放,主犯不许赎刑,从犯允赎刑。” 大炎朝的赎刑制度,在定国立律时就写在了《大炎朝律》中,朝廷四品官员以上犯罪者可以通过支付一定数量的银钱减轻或免除一定罪责,但只许“赎及死罪以下矣。” 放在死罪以下,可银赎刑。 谢景行已经读过《大炎朝律》,其中明确规定“监守盗,不分首从,并赃论罪,一贯以下杖八十,四十贯处斩。” 无论是通州府前知府还是卫庆省一众官员,所贪银财远远已经超过四十贯,论律该处斩。 谢景行惊愕道:“这么明目张胆地包庇?能过得了长公主那关?” 祝世维愤然道:“怎么可能?为了将这群人拉下马,英护侯世子可是不顾危险,以身敌,才能将那群人捋下官袍,送去京城受审,若只是放还许赎刑,凭太后一之手遮天,说不定过没几年,他们又能风风光光回到京城。” “如此判决直接就被都察院左都御史打了回去,官员犯罪初判虽是刑部和都察院共同主审,可却以都察院为主,刑部也无法,只能继续审判。” 都察院左都御史也是前朝老臣,以顽固著称,却是个秉公执法的,既不偏向太后一,也不偏向大公主一系,因为他在,长公主并没再派人手。 “刑部尚书无法,只能施以“拖”字诀,等待时机再寻方法,可没想到这期期刊一出,你那两篇新闻传遍大炎朝百姓之口,京城百姓也都是义愤填膺,都察院左御史不堪民怨,立即提审一众犯官,不出两便作出判决,首犯从犯一律处以斩刑,罚没家产充入国库,犯官家眷,女子、哥儿罚为婢,男子放。” 因为大炎朝人口问题,大炎朝判罪时对女子和哥儿判决会轻一些,甚至家族中人犯罪,女子、哥儿乃是受牵连而获罪的情况,可以立即嫁人罪,罪不及出嫁子。 若是不愿出嫁,多是罚为婢,后被罚往浣衣局等服役,待大赦或刑可放规。 “在天下所有百姓的期盼下,前几通州府前知府和卫庆省总督、布政使才全部行刑,家眷也被放戍边。”NAncHANg79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