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之前在车队时不同。周乙他们这次上路,人人劲装,刀剑齐备,杀气侧漏,标准江湖豪客形象。 他们每天行夜伏,主要沿着官道北行。一路行来,五人组不进城池,只在沿途驿站和乡镇打尖歇马。 在北方地区长途跋涉骑马赶路,尤其是现如今社会秩序正在崩坏的河南一地,说实话周乙还是第一次。而这里就看出田大的老练了。路上在哪家食肆打尖,晚上在哪个镇子过夜,田大这种老江湖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五个一看就不好惹的江湖客,本身就是一股相当锐的力量。对于沿途宵小来说,这股力量虽说有好马,有油水,但太过生硬,不划算打主意。而对于大股势力来说,这队人来去如风,却本不给他们反应时间。 为了节省马力,周乙他们大致是以每天百里的匀速度行进的。这样花了五天时间,五人组大致沿着驻马店、漯河、许昌、这条直线,跑过400里官道,来到了新郑左近。 周乙原本以为,这种似危实安的行路旅程,会一直持续到目的地。不想在新郑,却遇到了一段小曲。 傍晚,新郑县北,五里铺。 刚刚在驿站吃喝完,待去前边镇子过夜的五人组,被一队骑兵拦在了半路。 通常这种情况,周乙是不怵的。他手上不但有各级衙门开出的路引,还有武昌巡抚衙门给河南令尹的私信和公文。 有这些文件在手的周乙,可以随时变换身份应对官府盘查。他们一路上在各处关卡畅通无阻,这些文件起了关键作用。 然而今天不行了。 挡住去路的这队骑兵,本不鸟周乙亮出的公文。随即,这些人亮明旗号,乃是新进从陕西调来的总兵贺人龙麾下,中军哨探。 看到对方眼中贪婪的眼神,以及要求周乙他们“下马去新郑大营查验身份”的要求,周乙和田大对视一眼后,互相微微点了点头。 下一刻,田大兄弟刀打马,呼喝声中,毫不犹豫地冲向了对面人数多达九人的陕西边兵。 而周乙,则在已经落山的夕光中,沉身勒马,扬臂打出了一串迅如雷火的电光。 第667节 共襄大业(四) 早期,懵懂的穿越者面对陌生新世界,一应应对,尤其是“进口物资”的选择,都是按照旧世界经验来的。 这其中大多数物资在新世界都得到了成功应用。 当然,也有那么一些“失败者”,渐渐暴出了水土不服的特征……譬如说,9毫米手。 一开始,进口手只配发到穿越众本人及他们的保卫人员。 再后来,随着大燕国国力扩张,进口手的使用者,扩展到了需要以少敌多的情报部门——军警这种规模巨大的体系反倒没有进口手用,因为没那么多供给。 有了新学员,就会有损耗和相应的实弹训练。 最终,面对益增长的弹药需求,内阁不得不在前年底,长痛化作短痛,批准进口了一批专用设备,成立了生产配套进口弹药的国立特种军火公司。 所谓的特种军火工厂,实际上只是一间手工作坊,不但规模小,而且生产链漫长。 每生产一颗子弹,国立作坊都要从脂棉和电解铜开始,一步步往上爬。这样经过上百道工序,手工配料手工模,最终得到合格的铜壳、铅弹头和双基火药……如此效率可想而知。 国立作坊成立半年后,9毫米弹均产量只有不到100发。 这个时期,正是周乙在鹿谷培训的时间。他们这一批学员,开始接触到了点45毫米口径的新式手。 早期穿越众进口的手,无论是伯莱塔92系列,还是格洛克系列,其口径都源于初次购时,某人随口选择的国际标准。 这之后,为了节省后勤力,标准被延续下来。穿越众长期使用的,都是9毫米通用型鲁格子弹。 到后来随着时间推移,人们渐渐发现,9毫米口径有那么一点力不从心的味道了。 原因很简单:环境不同。 9毫米子弹,乃至更小口径的手,通俗意义上讲,都被划到了“小口径防御武器”的类别中。其大多用于安保和执法人员,核心设计思路是“阻止和防御”。 在这种思路下,9毫米手后座力减少、击度增加、跳弹率降低,最大程度的平衡了停止作用和度之间的关系。 在后世,执法人员多数时间都是在近距离警匪互。使用准的9毫米支,乃至更小口径的点22开火,执法人员能尽可能避免伤及无辜。 击毙歹徒有带薪休假,但是一旦弹误伤无辜,会引发巨大的舆论力,功劳也变成苦劳了。 然而在十七世纪,思路变了。无论是穿越众身边的高级安保人员,还是情报总局的英特工,一旦他们决定拔出昂贵子弹的那一刻,就是毫无忌的。 穿越教官一开始就教育他们:毫不留情,第一时间迅速消灭对手。 毕竟十七世纪,不用考虑舆论、记者、闹市、无辜人员等等场外因素。 保住老爷们的命才是第一位的。 在这种环境下,9毫米就有点不够用了……十七世纪没有那么多人口稠密的都市用来警匪近距离互。相反,在人迹全无的地方一对多,乃至遇到身穿各类甲胄的敌人,这种概率却大大增加。nanchAnG791.cOm |